返回

天下神藏

首页

第九十七章 出差,真厉害!

“万!”

“操!”

王承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不过立马还是凑近大罐看了起来,好像生怕自己先前打眼了。

但很快,他抬起了头:“小子,别来这一套,这不是你性格,论抠,你也就比我差一点,不可能干赔本买卖!”

罗旭挑了挑眉,旋即从箱子底,又拿出了一团衣服。

衣服打开,露出了那个万历红绿彩罗经文盘。

看到盘子一刻,王承镛下意识沉默了半晌。

他没有立马去拿物件儿,而是把凉皮推到一边,又点了点桌面,意思是让罗旭放下。

待罗旭放稳了,他才拿起细致地看了起来。

越看,他的表情越惊讶,抬头一刻,眼里甚至跟冒光一样。

“万历,漳州窑,这个……三百?”

罗旭笑道:“值吗?”

王承镛没马上说话,而是又琢磨了一下,一脸严肃道:“我拿那把交椅跟你换!”

“想什么美事儿呢?”

罗旭一听这话,俩眼瞪得跟灯泡是的。

“王老头儿,我偶尔不要脸我承认啊,但你这把岁数……不合适吧?”

王承镛微微一愣,旋即笑了出来:“嘿,就那么随口一说,不过这东西你花三百,漏不大!”

“大不大我不知道,但这盘子价值,比交椅强吧?”罗旭歪着脑袋道。

“那我承认,不过我的是六万捡的!”王承镛扬起头,一脸不服。

罗旭笑道:“但我这个利润绝不止三百万!”

王承镛一时没了话。

他心里知道,那黄花梨交椅价值肯定不会低,但论价值……一般来讲,还是瓷器为上。

而这万历漳州窑的红绿彩,虽然算是民窑,但却有一种特殊价值。

现在盘子的样子已经完全显露出来,整体红绿彩交错出的图案,就好像一个罗盘。

而这也是罗经文盘名字的由来。

古时候,罗经也叫指南针,最早的名字是“司南”。

经过宋代完善的发展,则出现了另一种东西,叫罗盘!

罗经分水罗经和旱罗经,而在明代,他最广泛的应用则是在航海方面。

明早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将国内不少景德镇青瓷和青花瓷推广到了海外,到了明中期,华南地区的一些窑口更是专门生产出了大批外销瓷。

漳州窑,便是其中之一!

这万历红绿彩罗经文盘,盘扣绘制篱格纹,内壁五组红彩卷枝花纹、五组绿彩鲤鱼浪花纹,盘心红彩双圈之内,圈内简书二十五字罗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