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首页

第822章 821假粮票

孩子,小柱便过上了牛马不如的生活,吃不饱是家常便饭,遭受毒打更是每次必备科目。

期间街坊、派出所都劝过,可她拒不改正,最后在整风中被判了两年有期徒刑。(1958年4月25日第四版)

这几年这种情况少了些,但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保不齐还会有人这么做。

因为乡下困难,很多寄养在老家的孩子这两年不断从各地涌入四九城。

对于这种投靠至亲的,派出所是给予落户的。

眼下定量还凑合着能过下去,但等再压缩后,矛盾就不那么好处理了。

“我又没说你。”小王同学自知失言,嘟嘟囔囔辩白了一句,随即转移了话题:“待会咱们去摘桑葚。”

“行,去看看吧。”小王同学有兴致,唐植桐自然不会扫兴。

今儿是星期天,等两人来到那几棵桑树下面时,树上、树下的孩子比唐植桐之前见的时候都要多。

“算了,走吧。”每棵树上都有人,小王同学看到这种情况,只能选择带有遗憾的离开。

“明儿吧,我们单位那边也有桑树,明儿我捎带手摘一点回去。”唐植桐本来也不愿意上树,去年的槐花啥的还是用糖跟小孩子换的呢。

“不用了,我就是想跟你一块摘一点,并不是馋这一口。”小王同学摇头拒绝道。

“嗯,这话我信。”唐植桐呵呵一笑,小王同学并不馋,但也是真的喜欢吃。

两人回到家的时候,张桂芳正在守着她的“百宝箱”做套袖。

说是百宝箱,其实是针线箩筐。

这个针线箩筐是老太太用过的,里面装着剪刀、针、线、顶针、碎布头,甚至还有前几年发的选民证。

俗话说:笑脏笑烂不笑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家庭都有这么一个针线箩筐,就连小王同学现在也有一个,里面盛放着针线及她之前做衣服、笔袋、书包等没用完的布头、皮料。

“妈,离凤珍下乡还好几天呢,不着急做套袖,等明儿亮堂的时候再做吧。”四九城的老房子绝大多数都没有后窗户,自己家也不例外,屋里的光线有些暗,唐植桐遂开口劝道。

“这会正得闲,明儿还有明儿的事呢。”张桂芳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句。

“得,那您也要注意保护眼,一副老花镜可不便宜。”唐植桐没放弃,继续劝道。

“我还没到眼花的年纪,你该干嘛干嘛去。”张桂芳不为所动,不过这次抬头瞅了儿子一眼。

“得嘞!正好还有事没干完呢。”唐植桐见劝不动,也就不再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