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去信袁术
张新与孙策合兵一处,就在济阳下寨。
孙策年轻,缺乏经验,虽得张新兵法相授,有了一些谋略,但在许多基本事务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张新干脆亲身示范,指挥士卒扎营,给孙策来了个现场指导。
“原来如此......”
孙策跟在张新身边,两眼放光,自觉获益良多。
“宣威侯之能,我不如也。”
周瑜心中惊叹,也趁着这难得的机会,赶紧偷师。
安顿好士卒,众人来到中军大帐。
张新坐于主位,孙策自觉的坐在下首。
其余诸将依次落座。
“伯符。”
张新开门见山,“文台不幸,战死沙场。”
“兖州之地不可无主,我意表你做兖州刺史,不知你可敢担此重任?”
现在拿下兖州,并不符合张新的利益。
可如此重要的地方,他也不可能拱手让给其他诸侯。
若表自己麾下之人为兖州刺史,又会有人说他趁人之危。
张新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扶植孙策最为合适。
首先,他对孙氏父子两代都有厚恩。
张孙两家已经定亲,孙策又是他的弟子。
天地君亲师中的后三项,他多少都沾一些。
只要孙策还想在这世上混,就不可能在他勤王的时候搞什么幺蛾子。
其次,经过这几年的折腾,关东这边的人心也逐渐有了一些变化。
朝廷暗弱,无力管理地方。
诸侯混战,各自争夺地盘。
无论是黔首百姓还是士族豪强,皆深受兵乱之害。
乱世之中,兵强马壮者为王。
只要有一个能力出众的主公,愿意来保一方安宁,有没有朝廷的诏命,其实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比如韩馥私自将冀州牧的印绶让给张新。
冀州百官在明知张新是本地人,不能出任本州的情况下,依旧愿意支持他。
如今孙策立下战功,又是故州牧孙坚之子,继任兖州刺史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至于为什么是兖州刺史,而不是兖州牧?
主要还是因为孙策太年轻了。
张新出任青州牧时,不仅已经加冠,年满二十,还立下过诸多战功,在中央担任过上军校尉这样的高官。
孙策的战功和资历都远不如张新,年纪也才十八岁而已。
十八岁的兖州刺史,勉强还说得过去,若是州牧的话,怕是不能服众。
“多谢师尊费心!”
孙策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