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明剑把示君
,他已不敢对刘羡怀有任何轻视,而是用打量一个对手的神态,审视着刘羡。
他道:“使君不必白费功夫了,我如今只想安度晚年,没有任何再出仕的想法。”
刘羡问道:“何公当真不愿吗?”
何攀叹了口气,终于分析大局道:“当今的晋室,局势不能说无药可救,却也不是人力所能及。”
“武皇帝汲取前朝教训,广封诸王,欲以宗亲屏护皇权,使神器不至于旁落。这不能说毫无效果,不然,以当今陛下之昏,恐怕三杨执政时,便有改朝之危。”
“但他过分重用宗亲与公族,使得寻常士子无路可走,若不是名门望族,不走歪门邪道,便不能升迁。他们要么只能投身禁军,要么只能作为底层小吏。那谁又会真正效忠晋室呢?正是因为这些缘故,士林早已是怨声载道,年轻人里,更是人人思乱藏祸。”
“现在诸王府幕僚之中,便充斥着这样的人。诸王在他们的熏陶下,耳濡目染,又有宣皇帝的先例,怎么可能不受影响,继续保持对陛下的忠诚呢?”
“群情如此,而现在朝中的那些所谓忠臣贤臣,难道真能如莲花般,与众不同,孑然独立吗?这是绝不可能的,无非是他们另有所图,还未发作罢了。”
“因此,想要真正置身事外,只有像我这般离群索居,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一番话下来,何攀既高屋建瓴地阐述了这些年来动乱不断的缘由,同时也毫不掩饰地攻击刘羡,指责他绝不可能是晋室的忠臣。
在他想来,面对如此指责,刘羡应当是勃然大怒,彻底熄了想招揽他的心思。可当他再次抬眼观察刘羡时,这位年过三十的松滋公,仍然面露微笑,方才的那些话语,就好像山底的浪涛一般拍山而去,不能改变山岳分毫。
刘羡用宁静的眼神注视他,这宁静似乎带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力量,似乎要看穿他的内心。刘羡沉默良久后,低下了头颅,徐徐说道:“原来是这样,何公已经彻底对世道和人心失望了吗?”
听到这一句话,何攀内心一震,因为这正中他的心病。
从他父辈开始,便察觉到蜀汉将亡,并认为老朽且弱小的事物,已经无药可救。拯救不可挽救的事物,即使费尽千辛万苦,最后也不过是徒劳无功,这是何苦来哉?因此,不如投身新朝新政,如此才能青史留名,有所建树。
可几十年来,何攀尝尽了新朝冷暖,从意气风发到接连碰壁,除了助晋室灭吴这些虚名外,他几乎一无所得。不仅仅是洛阳腐败的政治让他失望,而且他看不见政治的前途,未来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