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首页

第517章 这家伙在港岛都讨上小老婆了?

港岛那边又重新在一起了,那份潜藏在内心所不为人知的失落感,依旧让她难受得有些猝不及防。

其实嘛!感情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也不讲逻辑,更不讲时间与地点。

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淑珍?钱淑珍同志!”

突然,同事的一声呼唤,将她给惊醒了。

“社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好像有急事。”

“啊?好的!我马上过去!”

钱淑珍深吸一口气,然后便快步走向社长办公室。

推开门,此时社长正在陪着两位陌生的中年男子说话。

这两人气质迥异,一个穿着标准的中山装,神情沉稳。另一个则是穿着剪裁得体的干部服,戴着眼镜,身上却透着一股书卷气。

钱淑珍一看就知道,这两人不是本地人,而且还是生面孔,怕不是上面又有什么临时的任务了?社长对这两人如此客气,怕不是上面派来的领导?

一见到钱淑珍进来,社长便立刻热情地招呼道:“淑珍同志来了!快请坐!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人民日报》总编室的陈峰同志,这位是新华社人事局的李援朝同志。”

听到《人民日报》总编室,钱淑珍立马就是心头一震。

当记者或编辑的,谁不想去《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啊!

但是,今天《人民日报》总编室和新华社的同志千里迢迢过来,是有什么公干么?而且好像还和自己有关?

钱淑珍有些茫然地坐下,不明所以地继续听社长说道:

“淑珍同志啊,好消息!你之前写的那几篇深度报道,不仅在《吉省日报》反响热烈,不是还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更重要的是,进了内参,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关注和讨论!‘钱淑珍’这个名字,现在可是在首都的新闻圈里挂上号了!

这不,陈同志和李同志就是为此事专程而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想调你这位笔杆子过硬的同志去工作!”

《人民日报》的陈峰同志率先开口,说道:“钱淑珍同志,你的报道很有深度和温度,体现了对国情民生的深刻洞察力。

《人民日报》作为党的喉舌,需要你这样扎根基层、思想敏锐、文风扎实的记者。到我们那里,舞台更大,你能接触到最核心的国计民生议题,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待遇方面,我们会提供首都户口,解决住房问题,职级待遇按照中央级媒体标准从优。”

不得不说,在这个年代,能够让《人民日报》社如此重视,亲自派人过来洽谈工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